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未来天然气市场将进入“质量为王”阶段,市场主体将凭借企业规模和服务的品质来取胜。作为常规天然气储量居全省第一的“安岳气田”,探明储量1.2万亿方,已成为中石油在西南地区常规天然气开发主阵地。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中石油安岳天然气净化有限公司给出了答案:以新标准、新工艺、新技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近日,记者走进中石油安岳天然气净化有限公司化验分析室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排放出的产品天然气做多元化的分析,以此验证经过处理后的天然气中的有毒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及固体是否有效脱除。“我们公司的主要任务是脱除天然气中的硫化氢、有机硫、部分二氧化碳等杂质,输出洁净、优质的天然气,并利用脱除的硫化物生产硫磺。”副总经理赖兵介绍,想要产出高纯度的天然气,脱硫溶液是关键。
“以前国内的传统天然气净化厂主要是采用进口的MEDA溶液,脱除天然气中的硫化氢,而这种脱硫溶液对有机硫脱除能力比较差,有可能导致产品气的总硫含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气质标准。”赖兵和记者说,为了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研究院经过十几年的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出了CT8-20高酸性天然气有机硫脱除溶剂、CT8-24位阻胺物理溶剂等满足高酸性天然气有机硫脱除的系列新产品,达到了节能降耗、降低装置操作成本的目的。“这项技术能在现有的气质上,既脱除硫化氢,又能够脱除部分有机硫,保证我们产出的天然气达到国家一类天然气气质标准,较二类天然气气质标准,每年将会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400吨。”
中石油安岳天然气净化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首次应用CT8-24位阻胺物理溶剂这项新技术的公司,也成了国内第一座依照国家一类商品天然气气质标准设计的净化厂。
除此之外,这里还是国内第一座尾气二氧化硫设计排放速率最低的净化厂。“我们首次引进Cansolv(康索夫)尾气处理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该工艺具有硫回收率更高、工艺流程较简单、更为环保、吸收剂利用率高等特点,能将尾气中的二氧化硫脱除到每立方米400毫克以下,硫黄回收率提高至99.8%以上。”赖兵告诉记者。
“目前装置设计天然气日解决能力达到了1200万立方米,可供800余万户家庭一天的使用量。”赖兵表示,自2019年11月投产至今,已累计处理原料天然气164亿方,输出产品天然气158亿方,生产硫磺约31万吨。
走进该公司的配电室机房,眼前的一幕让记者啧啧称奇:机房内一个挂在轨道上的机器人正在对机箱进行全方位扫描,确认仪器运行正常后便沿着轨道前往下一个检修点。“我们在公司三个变电站内各配备了一台巡检机器人,覆盖了3621个巡检点位。由于巡检路线广、点位多,所以最终选择了可以在线充电的轨道式机器人,大幅度减少了反复充电的时间和故障率。”据该公司变电技师陈波松介绍,这种机器人搭载了局部放电检测和红外热成像等前端设备,配合全方位监控摄像和终端控制管理系统,能够使用系统分析、温差对比、历史趋势变化分析等手段,对设备各项数据来进行智能分析和诊断,实现对设备热缺陷的判别和自动报警。
传统设备巡检普遍采取人工巡视,手工纸介质记录的工作方式,该方式存在着人的因素多,管理成本高,无法准确考核巡检人员工作状态等明显缺陷。“未使用机器人巡检的时候,我们每两小时会组织人工巡检一次,现在降低到了每天两次,这种智能化巡检的方式无疑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陈波松表示,随着设备不断的调试运行,实现无人值守的智能化机房指日可待。
据了解,为提高厂区智能化建设水平,中石油安岳天然气净化有限公司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结合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物联网推广应用、生产现场管控能力提升等项目建设,控风险、提效率、增效益,建成具备“全面感知、自动操控、智能预测、辅助决策”功能的智能净化厂。
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背后,是中石油安岳天然气净化有限公司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积极创新的成果。在未来,中石油安岳天然气净化有限公司将加大源头性技术储备,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全县天然气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更多新竞争力和持久动力。